当前位置:源远流长>历史军事>三国风云录> 第22章 军阀变政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2章 军阀变政(1 / 2)

军阀,就是拥有自己独立武装力量的地方豪强,而董卓,就是历史上第一个军阀。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,应该说是东汉政府培养出来的。

东汉末年,黄巾军起义之后,东汉政府对地方的统治越来越弱,那些原来就是地头蛇的豪强们,趁机扩充自己的力量,于是就在地方上开始称霸,即“豪霸”;而比较有头脑的则发展自己的私人武装力量,是为“豪帅”;更直接的是那些政府任命的官员,为了夺取更多的权利用以和中央对抗,利用职务之便实施地方割据,使自己当上了“诸侯”。但无论名称如何变化,他们都被统称为“军阀”,因为他们都有军事武装力量。

但在中央还能控制的情况下,他们是不能成气候的,一旦被中央知道,是犯了“谋逆”重罪,要杀头掉脑袋。因此,这些军阀要想成气候,有两个条件。

第一个、就是中央政府彻底垮台,或者名存实亡,朝廷说话不管用,自己想干嘛干嘛。

第二个、文官集团治理不了国家。我们前面说过,东汉的官员,大部分出自士族,而士族之所以炙手可热,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央集权,官员有身份,说什么是什么。可要是中央政府垮台了,你说你是什么?因此这时候文官集团要是还靠笔杆子,那就没门了,因为人们都知道,面对“笔”的威胁,要比面对“刀”的威胁小得多,因此这时候能发号施令的只能是军阀。

我说了无数次,董卓是第一个杀进历史舞台的军阀,而且受《三国演义》的影响,很多人认为董卓之所以到京城,主要的目的就是夺权。而从其进京之后的表现来看,这种动机似乎没有错。

如果您以前这么认为,我只能说,那时候您却是不懂。但这么多年过去了,若您还这么认为,我不禁要说这么多年来,您是被骗了,或者您根本就不懂“军阀”。

应该说董卓的运气不错,当他率兵入京的时候,竟然在路上遇到了正从北邙逃命回京的皇帝跟陈留王。

时任太尉(相当于最高军事长官)的崔烈看到董卓率兵挡住去路,以为有不轨之心,于是拦住董卓道:天子就在这里,你们凉州军难道没有接到圣旨不准入京吗?

董卓不禁冷笑一声,天下都没了,就你们这种死心眼才会把皇帝还看成皇帝。当然,这是不能说的,要说的话,也得从民族大义上扯:你们身为天子大臣,却没有能力使国家强盛反倒让国家动荡不安,难道还怕有人挡住你们的去路吗?

顿时崔烈就不说话了,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太尉也就是个名义上的,天子都不能号令群臣,自己又能干嘛呢?

而董卓看到皇帝一直在哭哭啼啼,陈留王倒是毫无畏惧之色,一五一十的把他们的遭遇跟董卓说了。此时的董卓心中一动,觉的陈留王比这位皇帝要有英雄气,于是就把皇帝废了,立陈留王为皇帝。

这大概就是《三国演义》告诉我们董卓立献废少的初衷,应该说,意思是对的,但是罗老师有些小瞧董卓了。

董卓是从蛮夷之地起家,经过自己努力登上凉州军首领的,要是只有这么简单的头脑,指不定死了几次。

他之所以废献立少,差不多基于四个原因。

第一、好控制。我们知道,在历史上,皇帝大多听大臣或者自己母亲(并非指全部都是亲生母亲)的听话,原因只有一个,那就是年纪小。

不管是明朝的万历还是后来清朝的顺治都是如此,不是母亲就是大臣控制着自己,没办法,年纪太小。而这个原因,正是导致董卓“废少立献”的直接原因。

第二、自己跟养大陈留王的董太后一个姓。说来董卓倒不客气,他认为不管是陇西(董太后老家陇西)还是河间,五百年前是一家,既然是一家,那就是亲戚,既然是亲戚,那么自己就是皇亲国戚了,因此,他认为立刘协为帝合乎这个“亲戚”的身份。

第三、既然有了“亲戚”的身份,那么自己就有外戚的的身份,其他在宫廷斗争中死亡的外戚那些亲信都得归于自己(比如,何进何苗的亲信),那么,自己的军事实力就会增强。

第四、最重要的是他想改变旧秩序。所谓的旧秩序,就是士族垄断官职。前面说过,士族是东汉朝廷的中流砥柱,没了它,政府很难在走下去。之所以用“很难”而没有用“必定“是因为组成东汉朝廷的势力不只有士族。

我们前面多少介绍过士族跟宦官争夺权利的事情,那就是“党锢之祸”,但是前面没说的的是,组成政府的其实是三股势力。那就是士族、宦官、外戚,所以从底层一路爬上权利顶峰的董卓,认为必须改革这些旧有的政治制度,他想建立一个新的政治制度,也就是说,董卓是个有野心的政客。

但可惜,他也就是有野心的“政客”而非“政治家”,这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,政客只有野心而无眼光,政治家则两者兼备。因此,董卓的失败是必然的,因为他是被士族的袁绍请来的,但他不仅没有感谢士族,反而迫害士族,因为他想建立新秩序,让士族不能垄断“做官权”,但可惜的是,他根本就不懂新秩序怎么建立,于是他只能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